秘魯總統出爐,選票與鈔票兩樣情。人民投票選擇了左翼的烏馬拉,但金融市場卻「逢左必驚」,股匯市狂洩不已。
到底是選票對?還是鈔票對?
扣除名流八卦,晚近的國際新聞愈來愈和財經動態綁在一起,因此,GDP、股市、通膨這些刨去具體生活情境的統計數字,愈來愈左右我們的視聽。偏偏,名嘴不只是盛產於台灣,掌握媒體大權的西方,無日不邀財經學者輪番發表言論,投資機構也屢發研究報告供作流傳,其結果不但是加深了西方中心的偏見,同時也強化了以經濟數據作為國情觀測的盲點。
實際上,秘魯的股市規模小,股市狂洩對外資或許是大新聞,卻對常民幾乎沒有影響。秘魯人關切的是,過去10年,他們明明靠著礦產輸出大發利市,為何「無感復甦」的現象還是那麼嚴重?明明挖的是他們腳下踩的自然資源,為何好處都被私人礦主壟斷,甚至讓憑著紙上操作的外資囊括殆盡?
這也是為什麼,左翼上台後,輕則對石油礦業徵收暴利稅,重則推行國有化的原因。台灣人望文生義,冷戰遺緒未除,以為這是開時代倒車,殊不知自己亦有共鳴。舉例來說,面對近年的房地產價格高漲,國人不正是期盼課徵奢侈稅、反對國有土地拍賣予私人來實現居住正義?
簡單講,拉美左派所代表的意涵是:和既得利益切割。這句口號,就算在台灣,應該也沒多少人反對。差別在於,台灣沒有左派政黨,缺乏政治行動,一般人只能發發政府牢騷。
值得注意的是,整個拉美左轉已經隨著秘魯的來歸更告底定。整個南美洲大陸,已經不是左與右的選擇,而是左傾到什麼程度的集體摸索。較激進者,有委內瑞拉、厄瓜多、玻利維亞;而溫和一點,則是巴西、智利。重要的是,無論激進或溫和,多數的拉美人都認為,他們正享受一個愈來愈多人受益的美好年代;反之,對美國言聽計從的1980年代則是「失落的十年」。
和歐陸以貨幣進行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不同,拉美是以意識型態進行區域一體化。這無疑是當前北半球主要國家陷入經濟困境之際的另類活力。人們不應再便宜行事地用「美國後院」的觀點,引用扭曲片面的資料來看待這個變化中的區域,其情形即如當人們接觸到半島電視台後,才會發現真實的中東原來和你以前接受的資訊不一樣。
文章來源: 台灣立報
- Sep 27 Tue 2011 13:40
:南美洲的另類一體化成形,汽車影音倒車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